不得不說台灣真的是一個很愛買保單的地方,據統計國人每人平均約有3份以上的保單,有一部分的人甚至把投保當作了投資,而其中,儲蓄險也是大家討論最兩極的部份,所以我今天想救我自己個人的觀點,來討論一下儲蓄險。
儲蓄險是什麼?
首先在討論之前我們要清楚儲蓄險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儲蓄型保險",保險公司提供一個一定時間內的儲蓄計畫(常見為六年),並跟你約定在完成所約定的計畫後給你一定的報酬,通常來說報酬率依保單內容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就我自己見過的部份通常維持在2.5%-4.0%左右,一般情況下來說會比定存好一點。
儲蓄險的優點?缺點?
優點一:強迫儲蓄
對於剛出社會又沒有什麼理財觀念的新鮮人,很容易陷入一個每個月賺多少就花多少的月光狀態,那儲蓄險就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理財開頭,舉例來說:我自己工作的單位的學姊們通常都是月光族,但其中有一個學姊當初在菜鳥的時候被當時的保險員推薦了一張六年期3000元的儲蓄險保單,一來二去算算到了如今差不多可以解約時也存了約莫20萬元左右的本金,聽到這個消息後個人覺得當初的保險員真是功德無量。
優點二:分散風險
個人認為儲蓄險本身是一種保險,因此可以做到在我們的資產管理中分擔風險的動作,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我自己應該會把它當作一個緊急儲備金(在約期滿後)的概念,作為一個我突然急需用錢的金錢來源,而不需要動用到我目前的投資標的。
缺點一:提前解約成本大
儲蓄險非常有趣的地方就是當你的保險契約還沒繳完前,如果你無法再繼續進行繳費的話,依保單內容的不同是會出現無報酬甚至是負報酬的,即意味著你存進去的錢連本金都無法完全拿回來,這就某種意義上是可以使人更容易遵守合約,但在我自己看來這就好像是:「我借我朋友錢讓他去做投資,結果過一段時間你突然沒辦法再借錢給朋友,並要拿回本金時,結果你朋友跟你說,不行,這樣你不守信用你要賠我損失」,我個人是覺這邏輯好像哪裡怪怪的,所以奉勸買儲蓄險的朋友一定要評估好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好好的堅持自己的保單並了解其風險,不要到最後才感覺自己好像上當受騙。
缺點二:保障低
儲蓄險名為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儲蓄的手段,有一些保險的內容涵蓋其內,但是其保障的力度卻不是很夠,所以,儲蓄險的存在並不能取代一般的人生意外保險,因此請確保自己的保障都做足了,在最後才來考慮儲蓄險。
所以,儲蓄險是一個好的投資嗎?
就投資的觀點而言,答案我給:不,儲蓄險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報酬率太低+保險沒繳完前撤資會虧損本金,對我而言作為投資標的我並不會考慮。但是我建議有一定能力的人在資產配置的同時加入一張儲蓄險保單,並在繳完保險後當作一個緊急儲備金來做使用,這樣可以讓儲蓄險發揮他"保險的本質",即意味著在當下能力足夠時為未來有可能的情況做準備,因此如果問我儲蓄險有購買的意義嗎?我會回答:有,它可以做為我保險規畫的一部分。